金融壹账通:金融科技TaaS的“造车者”

魔幻激荡的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

风起云涌,意识到危机的大型银行、保险公司们纷纷按下数字化建设的加速键。

然而,金融科技内功的修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金融壹账通企业金融CEO费轶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有很多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仍拘泥于过去的运营思路与流程。他们急需外部力量来实现深度数字化转型。”

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平安集团联营公司——金融壹账通凭借强大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躬身入局。

其2020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2亿元,同比增长42.3%,年度毛利润达到12.43亿元,同比大增62.1%。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壹账通已形成了银行、保险、投资垂直领域“横向一体化、从SaaS到IaaS纵向全覆盖”的全产品线。

这意味着,金融壹账通已从“零配件”服务商,进化为一家“整车式输出+自动驾驶”的金融科技TaaS赋能者。

但董事长兼CEO叶望春并不满足于此,身处于千亿级金融科技SaaS风口之上,他开始描绘更长远的商业蓝图。

一方面,金融壹账通将科技赋能金融的生态中持续深耕;另一方面,金融壹账通还要乘新基建东风,持续巩固底层技术基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金融新基建”的中流砥柱。

金融科技下半场

2021年,中国产业互联网浪潮奔涌激荡,金融科技开始走向技术驱动增长的下半场。

面对新商业蓝海,金融机构们本想抢先分一杯羹。但他们却发现,曾经斥巨资打造的科技系统,如今已达不到实际业务的要求。

有行业人士曾透露:“在信息科技化水平上,有的银行可能达到了85%,但有些中小行甚至不足50%。”

十年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为何赛道中的玩家们仍落后于时代?

找寻背后的核心原因,懂财帝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金融行业的数字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最直接的例证就是,过去大多数中小型金融机构几乎没有对个人用户的消费、出行、娱乐等数据开展过真正意义上的数据治理业务,这导致他们在洞察客户需求、大数据辅助风险方面远远落后于互联网巨头。

此外,借用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来看,当前,银行由于企业形态、管理模式固化,其内部交易成本已远远高于市场的交易成本。

对此,一位金融科技公司高管深有体会:“银行通常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和程序,如需推出一个新产品,就必须按照流程走,至少需要六个月。”

但广袤的商业丛林中仍有脱颖而出者,中国平安就是其中的优等生。

回顾历史,平安集团能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创始人马明哲过人的战略眼光。

金融产业是Change Or Die(非变即死)。”

顺着这一思路,2013年,平安确立了“金融+科技”的战略转型目标。同年,时任平安集团首席信息执行官的陈心颖(现平安集团联席CEO)正式掌舵平安集团科技板块。

当时令她感到困扰的是,如何把一家传统的金融企业、通过科技赋能使之蜕变成为“科技驱动创新”的综合金融集团。陈心颖决定从金融业普遍面临的获客营销、风险管理、数据分析等问题入手,由此,打造一个将平安金融科技能力对行业开放平台的构想开始在她的脑海中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明哲更是看到了To B产业互联网赛道的商业机遇。他认为,“技术开放是大势所趋,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必将在此同场竞技。”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个具有先见之明的判断。

此后数年,金融壹账通站在平安集团的科技肩膀上不断创新,重金加码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底层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如今,经过市场的磨砺,金融壹账通已成功进化为中国领先的商业科技云服务商。

其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金融壹账通营业收入为33.12亿元,同比2019年的23.28亿元增长42.3%。

同期金融壹账通毛利润达到12.43亿元,同比大增62.1%,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7.29%。

“整车式输出”的TaaS服务商

随着人口流量红利的消逝,产业数字化正成为时代主旋律。

数字化时代,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技术,它们是解放企业生产力、提升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

但回顾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历程来看,中国大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乃至中型银行几乎都不具备上述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他们在产业互联网浪潮中已举步维艰。

更为严峻的是,国内市场中几乎没有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能洞察金融机构真正的痛点需求、并为其提供从底层技术到前端应用的全套数字化解决方案。

嗅到数万亿金融产业数字化的商业机遇,定位于TaaS(Technology-as-a-Service 科技即服务)商业云服务平台的金融壹账通、以独特的“科技+业务”双赋能模式,率先成为破局者与解题者。

拆解金融壹账通的商业科技云服务平台,其核心覆盖了IaaS金融云、BaaS区块链平台、DaaS数据中台和PaaS金融科技生态圈。

据介绍,目前金融壹账通16大产品线覆盖了从营销获客、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的全流程服务,以及从数据管理、智慧经营到云平台的底层技术服务,为银行、保险、投资等多个垂直领域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科技赋能。

将视野扩张,从整个云计算产业来看,金融壹账通与其他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及SaaS公司相比有何区别?

与众多互联网公司、SaaS公司不同的是,金融壹账通能向行业输出从IaaS到SaaS的金融全产业链服务。

互联网科技公司大多只有针对性地提供底层的IaaS或PaaS服务。如某全球公认的公有云巨头、在电商SaaS赛道的市场份额却完全为0。国内多个互联网企业的重点布局在IaaS或PaaS服务上,至于SaaS特别是金融SaaS,则很少深度涉猎。

而一般的SaaS公司,则相对专注于为客户提供细分行业的SaaS订阅服务或支付、营销等其他服务,但大多初创型SaaS企业并没有自己的IaaS系统。

“金融壹账通提供的是整套产品解决方案,其商业逻辑有别于一般软件公司‘卖项目按人头收费’的模式。为助力银行和保险公司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我们致力于开发出满足不同类型金融客户的产品,这也是金融壹账通估值有别于一般软件公司的根本原因。”费轶明此前接受采访时指出。

背靠深耕金融行业三十余年、业内率先启动科技转型的平安集团,这意味着,金融壹账通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已远远领先于同业。截至2020年12月末,金融壹账通累计为642家银行、106家保险类机构提供服务。

无论是TaaS平台或是SaaS公司,其中一个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科技能力壁垒与长期的研发高投入。

金融壹账通深谙此道。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用于研发投入的总费用支出为13.70亿元,同比增长16.8%。最近四年,金融壹账通的研发总投入超过38亿元。

而长期重金投入下的科研成果也颇为亮眼。截至去年年底,金融壹账通的全球专利申请已累计达4836项,并连续三年入围毕马威评选的“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企业”榜单。

过去五年间,金融壹账通陪伴金融机构走过了数字化转型的初始阶段,并积累了大量一手的业务经验。但在实践中金融壹账通洞察发现,传统“单点式”的解决方案已经无法满足金融机构“多点开花”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先行者洞察行业变革趋势,金融壹账通再度成为了产业痛点需求的解题者。

2020年,金融壹账通提出了“从零配件到整车式输出”的战略升级,无疑这次创新为中国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金融新基建

“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2020年两会上,中央再次为数字新基建明确定调。

政策助力、风口瞬起,数十万亿市场看似即将被激活。然而,现实中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并没有那么简单。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数据显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每平方公里GDP产出为2937万美元,但东京湾区已达到5190万美元,纽约湾区更是高达8000万美元。

从经济形态分析,这主要是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广东坐拥数量庞大的民营中小型企业。他们分散而体量相对较小,很难依靠个体力量在数字新基建浪潮中完成自我革新。

如今,随着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变革更替,这一社会痛点问题正逐步找到了化解的新路径。

2020年初,在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金融壹账通提供技术支持,率先打造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目前已接入34个政府部门的250多项数据,并全面采集了广东省1100多万家企业信息,累计服务中小企业逾72万家、累计实现融资额近400亿元。

以“中小融”平台的潮州分站为例,上线仅2个多月,平台累计注册企业数量近万家,覆盖了潮州市8%以上企业,有效纾解了当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基于区块链技术,金融壹账通与招商局集团率先落地“蛇口—顺德组合港”项目,以蛇口、顺德两港一体化为起点和试验田,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物流及贸易便利化服务平台,推动大湾区建设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国际航运中心。

金融壹账通,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金融行业的数字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者,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共生、共振。

嗅觉灵敏的机构投资者已察觉到金融壹账通高速增长、蓄力腾飞的迹象。

摩根士丹利在其“买入”评级的调研报告中称“我们看好长期需求,并相信金融壹账通在行业中处于有利地位。预计,金融壹账通的收入在2021-2023年将保持40%复合年增长率。”

若对标国外SaaS龙头公司Salesforce、Shopify十年十倍的发展历程看,金融壹账通的未来将是千亿级的星辰大海。

如今,东风已起。

金融壹账通当率千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