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总裁们的“宿命”

老蒋有些微醺。

2月27日晚9点左右,蒋达强刚从一个筵席散场出来,这是曾焕沙为他而设,弘阳集团高管全部列席其间。

觥筹交错,溢美之词流淌。老蒋和曾老板都认同一个观点:“互相成就,成人达己”。

一天前,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弘阳地产与弘阳服务双双公告,蒋达强辞去它们的董事职务。同时辞去的,还有弘阳集团总裁一职——这是整个大集团经营层“一号人物”的位子。

在弘阳,蒋达强履职整整三年。他数了数,一共1100天。

三年里,弘阳一路开挂,在行业下行期规模三年翻了三倍,从南京“迁都”上海,闯入行业50强,坐拥两家上市公司,成为新一批中小房企发展的探索者和启迪者。

这是“职业经理人文化的胜利”。

蒋达强和搭档张良,为弘阳立下了关键功劳,有了清晰的战略和业务模式,消融了原有文化长达20年的坚冰。当然,这离不开曾老板的充分放权。

如今,两人相继挂靴而去,张良跨界医疗,蒋达强进入大资管。他们被记在弘阳的功劳簿上,曾焕沙和他的儿子曾俊凯,则走向了台前。

弘阳,向左还是向右?时间会给出答案。至少,曾焕沙与蒋达强、张良的“分手”,是很体面的,是这轮地产新浪潮里的一个缩影。

甜蜜

每一次引入明星职业经理人,老板和他们都有过一段甜蜜期,或长、或短。

2018年初,蒋达强赴任南京,到弘阳集团担任总裁。彼时,以红太阳批发市场起家,而后涉足地产的弘阳,年销售200余亿,刚踏入百强门槛,业务主要在皖苏两地。

曾焕沙想更上一台阶,蒋达强在他的射程之内。虽然,之前也找了一些人,有的觉得庙小,有的曾老板看不上。

蒋达强有股湖南人的霸蛮劲,从华润管培生做起,而后在中粮参与大悦城品牌组建,商管经验丰厚,旭辉上海任上,他又以成功“救火”闻名业内。这等履历,与弘阳“地产+商业”的发展模型深度契合。

在商言人。在曾老板的充分授权下,蒋达强展开了一系列动作,给弘阳定战略、目标,抓标准化经营管理体系,力促弘阳地产2018年7月登陆港交所。这一年,弘阳地产合约销售约473.4亿元,同比增长84%,增幅排名全国房企第二位。

到了2020年底,弘阳地产的销售额达865亿元。弘阳在商业、物业板块齐头并进,3年间商业门店数量从16个增加到40个,物业管理面积从780万方增加到4550万方。2020年7月,弘阳服务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对蒋达强的表现,曾焕沙曾给出了90分,称赞其用大企业思维及接地气思路来帮弘阳调整战略和业务,令士气大振。“已经不是小富即安,窝在南京的那个弘阳了。”曾焕沙说。

弘阳里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甜蜜故事,在地产圈并不是孤本。

2020年初,陈凯从中南置地辞去董事长职位,旋即加入新力。新力创始人张园林甘愿自我“降格”,给了陈凯新力控股联席董事长、行政总裁的身份,整个业务一把抓。

在上市后的第一次业绩会上,甫一开场,张园林便是介绍这位重磅加盟的老大哥,“陈凯在地产、金融领域都有极高的水平”。尽管半年后宣告分手,但双方都表示不会影响兄弟情。

“亿元总裁”刘森峰与实地集团董事长张量的牵手也非常有看点,据说,张量上演过三顾茅庐、隆中策对的故事。二人一度促膝长谈到凌晨一两点,而后刘森峰欣然决定加盟实地。

“一个腼腆而有想法的年轻人”,这是刘森峰对张量的评价。而对于刘森峰“要去就要做总裁,且不接受二轮面试”的要求,张量亦欣然应允。

这正应了杜甫一句诗:“但见新人笑......”

分手

甜蜜是有期限的。哪怕亲密如夫妻,也有“七年之痒”。

在2020年年底和2021年年初,一批房企总裁离职。2020年最后一天,刘森峰晒出了一张合影:他与三巽集团总裁王本龙、彰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巧龙,分别宣告创业,以“外部合伙人”的身份。

有分析表明,是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平衡,让一些房企老板的心理有些细微的变化,在不确定性的时代,从“冲锋”变成了“求稳”。

他们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从原来给职业经理人的放权,从全部变成了局部。从管理学上来说,老板们觉得,这样更有安全感和掌控力些。

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分享:某一天,一位总裁突然被老板叫去,要求销售考核改成日考核。因为,老板认为业绩不佳。但总裁认为,在同等城市、相类似项目,他做的又是最好的。而老板只看结果,他们之间产生了罅隙。于是,老板全面接管,总裁被架空。

是小富即安,还是高歌猛进,还是稳中有升?每个老板对公司的未来,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非常时期采取的措施,没有对错之分。况且有多家头部企业的前车之鉴,一众房企老板求个平安落地,也无可厚非。现在,媒体上常常能看到一个标题:“做长期主义者”。

三条红线下,老板们要向管理要利润。2021年年初,弘阳正式全面启动新的三年战略规划,不再追求规模,而是以“利润”为导向。

当老板文化与职业经理人文化出现碰撞,人在屋檐下,后者显然是脆弱的,很多老板重新回到业务的核心。

在明星职业经理人辞职前后,包括实地集团董事长张量、三巽集团董事长钱?,他们都渐次重新执掌日常运营。

与蒋达强同日离职的周凤学,其所在的奥山集团筹谋将职能总部由上海撤回武汉。乐居财经获悉,一位年近70岁的房企老板,在疫情期间“复出”,大小业务都亲自抓。

如何处理好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微妙关系,上海大虹桥圈的房企尤其紧迫。因为,总部搬迁至此,招揽良才排在第一位,融资通路次之。

杨铿决定深耕这片区域,从华润置地挖来迟峰担任蓝光发展CEO。虹桥也是片福地,迁来这里后,弘阳、新力、祥生等陆续上市。

对于任何一家民营房企而言,当企业做到一定高度,老板是选择放权还是收权,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而这道题目能否答好,考验着老板们的胸襟与格局。

归处

地产总裁们的归宿在哪?

他们在地产圈浸淫多年,大多实现了财务自由。乐居财经从24位总裁级职业经理人进行梳理,他们离职后的路径主要分三类:

第一类:告别打工人搞创业,凭借人脉和能力自己支一摊,从“0到1”去做地产开发。刘森峰是个典型,他一边打工一边创业。从实地集团离职后,他亲自经营新基业控股集团,目前已经在9个城市投资30多亿元。

第二类:继续做职业经理人,集多年的经验去优化和提升新平台,试图打造一个心中的桃花源。例如,陈凯。从阳光城总裁到中南置地董事长,再到新力联席董事长兼总裁,如今出任卓越集团执行董事长,是明星职业经理人的常青树。

第三类:在地产行业内跨界,通过在地产开发领域的积累,向上下游施展。典型代表是蒋达强。从弘阳离职后,他将出任平安不动产总裁,跨入大资管领域。

蒋达强没有选择创业之路,他认为相对“从0到1”的创业,自己更喜欢从“1到100”中找到成就感。不管是在旭辉还是弘阳,他都用战绩证明了自己。

2021年元旦过后,蒋达强与几位业界前辈有过交流,由此浓缩出他关于地产未来的25个趋势判断,尔后在地产圈广为流传。

“人生过中场,过往起起落落都是种经历,虽说粗一些但折腾也有价值;人生下半场一定要从粗到精,与高手为伍、去做长久的事。”一位中国企业界顶级大佬对他说。

地产进入下半场,能在一家企业平稳度过三年的总裁,而且还颇有建树的,应该算是圆满的了。蒋达强算一个,建业地产CEO袁旭俊、阳光城执行董事长兼总裁朱荣斌等同在此列。

另一种存在,像恒大夏海钧、融创汪孟德、正荣黄仙枝等,与老板形成了多年的默契,他们在总裁之位稳如磐石。黄仙枝曾感慨,“老板是我的人生导师,他是一个有大智慧,有爱心的人”。

还有一类更惹人艳羡,如弘阳何捷、金科蒋思海,这些“老臣”都是在老东家干到退休,平稳退居二线,所谓功德圆满。

但很多总裁并没那么幸运,在职短则数月或1年,他们只是房企老板们的过客。一命二运三风水,而这结局往往是,流水的总裁,铁打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