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2020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在规划中,延迟退休或将在“十四五”期间落地。围绕着延迟退休方案的制定,有代表、委员提出建议,优先考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延迟退休。也有专家建议,延迟退休可以按不同工种分类推进。
专业技术人群优先考虑
在今年两会召开之前,就有关于延迟退休的讨论。
2021年2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人社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延迟退休具体的改革方案。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游钧表示,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劳动条件、用工方式等诸多因素确定的。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退休年龄总体偏低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40岁左右,到2019年已经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高,已经超过了80岁。
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人口老龄化代表人口增速缓慢,目前中国人口自然增长在0.3%,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为了不使老龄化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式,就是延长退休年龄。
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优先考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延迟退休。
全国人大代表、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李红霞建议,企业女科学家、女科技骨干退休年龄延迟到60岁,科研院所女教授退休年龄延迟到63岁,工龄计算从研究生学历教育开始。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院士张改平也提议,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可延长其退休年龄,避免高端人才资源的浪费。
张改平建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委共同出台指导意见,延长教育型、研究型大学、省部级以上科研院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大致界定在65-70岁之间,将教学为主型大学和地方科研院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延长退休年年龄大致界定在63-65岁之间,并允许根据个人意愿和工作需要在延长退休结束后继续返聘。在加强宏观分类指导的同时,赋予高校、科研院所充分自主权。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中心主任原新对界面新闻表示,延迟退休实际上已经在部分高校和一些研究部门率先实施了。“如一些高校按照教授的级别安排退休年龄,一级教授没有规定退休年龄,二级教授规定65岁退休,三级教授63岁退休,4级教授60岁退休,可以先从高学历人群比较集中的单位开始往下走。”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