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切换或持续 A股市场行情分析

春节之后,A股市场出现大震荡。核心资产节节下挫,公募权益基金净值明显回撤。核心资产未来投资机遇如何?此轮调整对基金经理投资理念有无影响?风格是否真的就此转换?

记者采访了中欧基金投资总监周应波、嘉实基金研究部副总监兼消费基金经理吴越、汇丰晋信研究总监及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经理陆彬、工银瑞信基金FOF投资部副总监黄惠宇、诺德基金总经理助理郝旭东、安信基金经理聂世林等6位基金经理。他们认为,2021是震荡、稳固和波动率比较大的一年,市场机遇和风险并存,投资者不要追涨杀跌,可以短期降低预期收益率。在群体亢奋时冷静些,在集体悲观时积极些。

2021年机会和风险并存

记者:如何看待春节以来的市场变化?影响市场走势的核心因素是哪些?未来的风险点是什么?

周应波:中国经济去年下半年开始从复苏走向繁荣,随着疫苗的快速推进,全球经济从疫情中恢复的曙光已现。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速虽然没有快速提升,但整体预期已经形成,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同时,受到供给侧因素影响,过去几年这些领域的资本开支比较少,一旦从疫情中恢复,需求侧的预期要先起来,整体价格上涨,通胀预期形成。

在经济复苏带来的利率上升的压力下,无论是美国的科技股,还是中国的部分行业龙头股票,都处于相对的历史高位估值上,其中的一些企业也面临着调整的压力。

陆彬:春节前我们就提出高估值核心资产拐点论,判断的主要逻辑包括:一、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正式步入加速复苏的态势,美债利率大概率持续上行,高估值核心资产大概率会在2021年经受小周期的考验; 二、春节前爆款基金频出也是推升高估值核心资产的原因。

2021年,机会和风险并存。风险主要来自估值,当前市场风险溢价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风险补偿不足。未来的风险点或许取决于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的节奏和速度。

2021年的投资机会主要来自基本面。在“碳中和”政策大背景下,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和以“化工”为代表的顺周期行业基本面的强度和持续性正在超预期。

黄惠宇:市场高估值板块的剧烈调整和美国国债利率的急速攀升息息相关。市场对发达国家经济恢复信心逐渐增强。通胀预期上升,市场存在流动性边际下降、“潮水退去”的预期。此外,在反身性和负反馈的逻辑下,目前市场微观结构较差,在公募全年收益在零附近甚至跌破的时候,有绝对收益资金止盈离场、散户赎回基金等压力,表现为A股在全球权益市场中有跟跌不跟涨的趋势。在资金行为影响较大的时候,基本面和宏观因素不能很好地作为解释市场的依据,美债、估值等因素都是投资者逢涨出筹的理由,从而对价格形成压制。

未来的主要风险点仍集中在高估值和低估值板块结构分化巨大的背景下,无风险利率进一步上升可能带来的估值压缩。在经济整体较好、盈利颇有支撑的情况下,高估值板块的全年收益大概率将会由盈利增长是否能充分抵消估值压缩来决定。

吴越:今年是一个震荡年、稳固年,也是波动率比较大的一年,建议投资者不要追涨杀跌。权益市场可能会面临来自全面通胀超预期和潜在流动性拐点的不确定性,这两种不确定性风险如果出现,所谓的高估值资产,无论质地多么优秀,都存在不确定的压力。

短期降低预期收益率,在群体亢奋时冷静些,在集体悲观时积极些,长期而言,我们认为优质消费资产的长牛才刚刚开始。

郝旭东:春节以来,A股调整的核心原因在于过去两年是基金业绩及规模大年,行业持股趋同,持仓个股无论从估值与业绩的匹配,还是交易结构上,都出现较为极端的偏离,此轮调整可以认为是内在修复到合理水平的需要。

当前A股的核心影响因素或者风险点,首先是业绩尤其是核心股票的业绩能否符合或超出市场预期,并逐步化解现有的高估值;其次,新发行基金的金额也是中短期较为重要的观察因子。

聂世林:部分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白马股估值过高。即使部分行业的长期增长空间巨大,但相关标的透支了未来多年的增长预期。多数机构投资者对于估值的泡沫有一定的意识,但在这个价格上不愿也不敢轻易下车。其次,次优公司的相对估值已经凸显,加之外部催化因素(经济复苏预期、碳中和,等等),交易层面的负反馈导致风格在短期内急剧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