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解读 中国经济走向趋势分析

11月3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文2万余字,共有15个部分,60条建议,是未来5年和15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议》回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成就,分析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环境,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目标,并从12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有关领域的发展设想和重点工作。与过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比,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展示了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有很多新的看点。其中,下列与经济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值得大家高度关注。

关注一:淡化数量型发展指标,提出全方位发展目标

与以往中高速发展或翻番等提法不同,十四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发展目标表述的变化,体现了未来几年中国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平衡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也表明长期以来简单追求GDP增长的做法已经不再能够适应未来发展模式。不提具体的增长速度指标,代之以全方位的发展目标,可以更为从容地应付各种内外部冲击,为经济政策制定留出空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没有提具体的增长速度指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视必要的增长速度,因为如果没有与潜在增速基本吻合的增速,不仅上述高质量发展目标无法实现,还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失业和基本民生问题。一般认为,未来五年的平均年增长速度应该可以维持在5%-5.5%水平。

关注二: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虽然十三五规划已经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十四五规划显然更加突出其重要性。一方面,《建议》提出,强调科技创新可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可以认为,这意味着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之后,科技进步将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动力。只有成功的科技创新,才能确保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在人口老龄化、储蓄水平长期趋向下行的发展环境下,通过科技进步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建议》强调了科技领域自强自立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强调实现科技自强自立无疑有了比以往更加突出的重要意义。